近日,一项新研究发现:摄入不同食用油,对心血管健康及死亡风险有明显影响。菜籽油、橄榄油、花生油、葵花油、调和油……十余种油摆满超市货架,到底哪种更健康?一起来了解。
换一下食用油,心血管变好
这项发表在《美国医学会杂志·内科学(JAMA Internal Medicine)》的研究,对221054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33年的跟踪调查,分析黄油(动物油)和植物油的摄入是否与全因死亡率、癌症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(CVD)死亡率相关。
研究结果发现:
黄油摄入多增加死亡风险。与吃黄油最少的人比,吃黄油(动物油)最多的总死亡风险增加了15%。
植物油摄入多减少死亡风险。与吃植物油最少的人相比,吃植物油最多的总死亡风险降低了16%,癌症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也有所降低。
菜籽油、大豆油和橄榄油的摄入量增加与总死亡率的降低有显著关联。如每天多吃5克菜籽油,总死亡风险降低15%,大豆油为6%,橄榄油为8%。
用植物油(尤其是菜籽油、大豆油和橄榄油)替换黄油,可显著降低死亡风险。
吃油要根据优劣换着吃
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,好油有三个要素:相对合理的脂肪酸组成;有丰富的营养伴随物,比如维生素E;没有或极少存在有害物质。
中国注册营养师郑飞飞表示,烹调油里99%以上的成分都是脂肪,脂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脂肪酸上。脂肪分为饱和脂肪酸(多见于肥肉、全脂奶、乳酪、椰子油、棕榈油)、不饱和脂肪酸(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、多不饱和脂肪酸)。
从营养学上讲,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多的油相对更健康:
赣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曾炜建议,少吃猪油、牛油、棕榈油、椰子油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;可适当吃玉米油、大豆油、葵花籽油;尽量选择菜籽油、橄榄油、茶油、亚麻籽油、紫苏油等,并勤更换品种。
郑飞飞表示,不同油脂替换,应该按照脂肪酸构成不同的品种来换。不同油耐热性不一样,适合烹调方法不同。
关于食用油的一些误区
1、误区:橄榄油是高级油,好油,可以随便吃。
食用油所谓的好与不好,主要是因为其所含脂肪酸的构成不同。但即使是橄榄油,它本质上仍旧是一种油脂,脂肪含量高达99%, 只不过是其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于其他油品,所以控制油量才是最关键的,并不是说好油就可以多吃。
2、误区:动物油炒菜格外香,偶尔吃吃没关系。
其实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,动物油完全不用吃,因为我们从平时的饮食中就可以获取足够的饱和脂肪。尤其那些整天在外面就 餐的人,往往是肉类食物吃的太多,饱和脂肪摄入太多,造成血脂升高的。如果普通家庭炒菜,每人一天25克油量,只用植物油就足够了。
永红国际展览(搜索"永红国际展览"公众号关注)注: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,不得删减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