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从亳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,当前,亳州市正采取多项举措,全面推进秋种工作。截至目前,蒙城县已完成秋种9万亩,进度5.1%;利辛县完成7.69万亩,进度4.7%;涡阳县、谯城区正抓紧做好播种前各项准备工作。
亳州市锚定665.48万亩的小麦秋种目标,精准分解任务、层层压实责任。为保障秋种工作有序推进,市级成立四个秋种包保联系服务工作组,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深入县区一线,实地督导秋种进度、播种质量及各项举措落实情况,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,全力推动秋种工作按序时进度推进。
为确保秋种种足种好,亳州市引导各地抢抓10月中下旬小麦适宜播期,严格落实“适期、适墒、适量、适深、适法”的“五适”播种要求,力争实现一播全苗、苗齐苗壮。同时,针对前期阴雨天气可能导致的播期推迟情况,提前制定晚播应变方案,优先做好田间土壤散墒工作,全力保障播种质量。
在提升秋种效益方面,亳州市聚焦优质专用小麦发展,大力推广“单种、单收、单储和专用”产销一体化模式。依托古井、金沙河、正宇等农业龙头企业,积极与种植主体签订生产订单,通过“按图索麦”精准对接市场需求,推动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620万亩以上,实现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双赢。
在农资供应方面,亳州市全面开展秋季农资市场专项抽检行动,累计抽检小麦种子样品91个、农药样品70个,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,净化农资市场环境。目前,全市储备优质小麦种子约9.11万吨、各类化肥约33.89万吨、农药约700吨,完全满足秋种农资需求。
在农机方面,亳州市已备足拖拉机2.3万台、耕整地机械3.5万台、播种机4.2万台,各类农机具已完成检修保养工作,正陆续投入秋种作业,为秋种工作高效推进提供坚实装备支撑。
连阴雨导致大面积晚播,今年小麦怎么种?
记者从亳州市农技推广中心获悉,针对我省小麦主产区播种期遇上连阴雨导致的晚播难题,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发布《晚播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科学应变技术》(以下简称《技术》),为晚播小麦“抢播期、保苗量、提苗质、夺高产”提供关键技术支撑。
当前,亳州市乃至全省其他小麦主产区,在播种季频繁遭遇长时间、高强度连阴雨,导致田间土壤水分饱和,前茬作物难以及时收获灭茬,小麦无法按时精细整地播种。大面积晚播不仅易造成麦苗细弱,还会直接影响后续产量与品质,成为制约小麦生产的突出瓶颈。
针对这一痛点,《技术》指出,要明确树立“早播不高产,适播会增产,晚播能高产”的理念,坚持“一条主线,五个关键”原则:以耕层土壤墒情为主线,遵循“播期服从墒情、播量服从播期、速度服从质量”要求,推广“两优两增一促”五项关键技术,全力实现“晚中求早、晚中求好”,确保一播全苗、苗齐苗匀苗壮。在具体实施上,《技术》从“以种补晚”“以机补晚”“以密补晚”“以肥补晚”“促弱转壮”等五方面给出详细方案。
“《技术》为晚播小麦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南,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推广力度,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培训,帮助农户熟练掌握技术要点,切实筑牢小麦产业稳定发展基础。”亳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永红国际展览(搜索"永红国际展览"公众号关注)注:转载请联系授权并保留出处和作者,不得删减内容。
